疫情持續下去,有許多人改變了工作方式,似乎是個洗牌的機會,也讓許多自由工作者,有更多時間宅在家裡,當然他們依然會持續創作,但也因為風氣的原因,最近是乎開始風行訂閱制及podcast,我先講講訂閱制

我先講個實話,如果在台灣的話90%的人都不該做,我這邊是指『網路的訂閱制』,例如每月付多少錢看你的文章(影片、音樂…等等)或是得到某一些分析,但不包含使用你的服務,如果是使用服務的話,你在定價上就要特別去計算(例如使用軟體服務)除了計算還要精算,不然你有可能變成一個朝令夕改的企業(也就是說你很有可能推出這個服務,然後未達預期,而在不久的時間又取消了)

首先我先講講訂閱制的背後,他的背後在於持續產出,當你的持續產出無聊、疲乏的時候,就是退訂的時候了,這非常考驗意志力,除此之外可能也不太容易一人就完成,所以你就必須從一人開始變成一個團隊,可能需要想靈感、剪接影片或音頻,不然會沒有辦法準時產出,當然一人工作跟公司化是完全不同邏輯的,這點會耗費你非常多的時間,當然我非常佩服那些持續2-3年可以持續產出的朋友們。

那另外我講講文字,台灣就2千多萬人口,如果沒有翻成簡體字或是英文的話,很難達到一個經濟規模,我計算過,在台灣所有的訂閱制,我個人認為有達到經濟規模的通常就是『教投資』唯有跟著時事並且教你的訂戶賺錢,才可能有比較多人跟隨且持續訂閱,重點在於持續訂閱。

過往幾年我看過很多做訂閱制的,通常第二到第三年就掛掉了,因為不敷成本,訂閱人數不多或是自己無法按時產出,接下來討論一下總額,我研究過台灣幾個訂閱平台,通常年收入在30-60萬佔大多數,這些通常都是教學類,例如教語言、經濟….等等。那在上一層大概是50-100萬左右,這些人大概基本上都是網紅或是名人,他們在自己的領域已經大放異彩,所以我認為要到達這個規模你需要的不太會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團隊。再者,超過100萬收入以上的,就按我前文所說教投資,或是他們本人的經濟規模或粉絲規模已經有達到一個數字,而這個就是順邊挖一個池塘而已。

至於單純的知識輸入輸出,我覺得賺錢很困難。台灣實質上已經是一灘死水。沒有外部競爭相對著也沒有太龐大的風險,所有知識輸入再輸出傳到你手上的,幾乎都是一些國外的資料改變或演化而來、而且很可能過時。重點還是人口數不夠,如果你有機會看看國外的訂閱平台或是中國的一些訂閱制app。他們的人數都超乎你想像,一個49元人民幣,可以有幾萬人購買,我算一萬人好了、換算成台幣那就是有250萬的金流。台灣怎麼可能達到這個數字?

有網友說那些前台數字都騙人(先別講訂閱制我來講講文章閱讀規模)。我說,公眾號的後台你看過嗎?我隨便找一個我微信群裡面交流的後台,一篇文章2億的閱讀數,我先講講2億這個數字好了,台灣有幾個比較厲害的部落客一年有可能也快要2億PV而已,而且那是整個站,人家是一篇文章,這個規模不能比,所以並不是說不能做訂閱制,你可以先用我上面幾個收入數字,再依據自身能力算一下,然後再深思熟慮看看自己做不做,我是沒把握可以日耕或每一篇產出讀者喜歡的東西,所以我改成終身制(詳情請隨意瀏覽本站)

接下來講講podcast,他是從國外流行回來的,講美國好了他有3億的人口,加上國外的生活習慣比較慢活故聽眾會較多,他也是個低成本低入門的東西,有許多自媒體看到有些一人因為podcast而紅所以也紛紛開始錄。但我個人認為podcast只是一個加分進壘的工具而已,如果你沒有主題式,我也建議你不要進入,因為那也就像我的podcast是個廢坑而已。主題是指,偶而更新講講話然後裡面加一些例如3分鐘英語課、或是5分鐘聊行銷,讓聽眾可以身歷其境,或是A與B的對談….等等。

那因為podcast而紅起來的這些人他會怎樣呢?他的臉書或是IG一定會湧進不少人,那他就直接進壘變成一個KOL,但這條路得到入場卷容易,是否在海水退潮後可以繼續在呢?還是這些人用podcast只是玩玩,他有其他正職工作,這部分不在討論範圍內。

podcast要變現其實不容易,因為在台灣他沒有非常有數據的參考值,最近有人在podcast業配只是因為他剛好紅起來,而新聞狂報有加分的效果而已,另外每個人的時間有限一天都24小時,如果你的podcast浪費時間閒聊超過一小時,而你又沒有主力聽眾,那長時間就會造成聽眾越來越少,這跟3-5年前的直播不是一樣嗎?那種亂聊天的,還剩下幾個在?而久了你沒有成就感聽眾變少你也不會再更新了。

簡單來說這些都是工具而已,工具除了podcast以外,還包括FB、IG、部落格、youtube,溝通工具有email、TG、LINE….等等。端看各位在哪一個位子比較適合而使用那一個,關於podcast我個人兩週隨意錄了20集(音質很差當試驗)之後我就停錄了,未來當然會繼續產生,不過會變成我之前在fb直播一樣,用對談的方式傳達知識,或者是一些站內無法用文字的解題,像我之前幾則文章一樣,我會把它嵌入再文章內並以不超過五分鐘的方式來說。因為我覺得十分鐘內(最好五分鐘)是大家的碎片時間。

下面這篇是與小圭碰面暢談長銷、品牌跟知識變現。

長銷、品牌、知識變現

下面兩篇文章延伸閱讀

Telegram能夠取代LINE變成2021年新的通訊軟體嗎?及聊聊Telegram行銷

延伸閱讀2

關於網路開課及線上課程行銷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