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不講東西好不好吃因為這很主觀,單純講一些策略跟方式,因為好吃不等於好賣,好賣跟好吃的餐廳也不一定是一間讓人喜歡的餐廳,這有點像是,一間店表現很好但座椅總讓你不舒服或是服務生完全沒溫度更或者是他們對於長期顧客不懂得提供一些『私下的升級』,總而言之就是有這麼一點讓人不喜歡,但有一點是正確的,讓人喜歡的店東西不一定好吃,但生意一定是好的,換句話說就是要做一個讓人喜歡的人。一間餐廳跟公司的經營是一樣的,都是經營者自我的縮影(除了連鎖體系以外)

一、關於宅配,按我的經驗冷凍宅配大家接受的範圍是在899元含運左右,超過消費者會在考慮,另外一個價格是1699-1800含運(知名品牌可以做到2500元),這是一個基本家庭冷凍庫可以進去的大小,你搞一個3-5千的如果他們不是合購反而會造成困擾,那不如下單兩組第二件九折吧。

二、關於『低溫』宅配的貨運,基本上來說何時解封不知道,如果早點解封的話但是這個宅配事業做起來了,對於未來除了品牌加分以外收入也算不無小補,而且這項業務對於員工的擾動是較少的。宅配選擇我建議你找兩間來簽約,很多人說為什麼要找兩間,因為你沒有從事這方面的生意,所以你只覺得需要一間,一間叫宅急便,另外一間大榮新竹隨便找,那為何要找兩間呢。因為前者是屬於定價式寄到哪邊都一樣(例如160or225)巨大件290元,但是後者價格比較便宜(120-140)但是偏遠地區很貴,例如東部、阿里山(你請新竹去送搞不好跟你收500但黑貓也是160)。也因為這樣建議你找兩間,平常用cp值高的,比較偏遠地區的拿去黑貓寄,畢竟目標是把餐廳搬到每個人的家中,就不該忽視偏遠地區,但冷凍運費非一般來貨件就佔據整體費用的1-2成還要顧及品質,所以我們在這邊必須靈活一點以降低管銷成本。

三、關於營運方式盲點,比較多的店家都是宅配單出來,把自家菜色『一模一樣』的變成宅配,基本上我個人認為這種方式有點『叫人家同情』怎麼說呢?假設我買一個什麼湯或是什麼烤豬菜色,店裡賣600,你優惠9折540在跟客人說運費實收200元,那消費者實際是付了740吃到一個跟店裡差很多的東西,先不講口味如何,就是有點精神上的支持+吃完有點空虛,而且基本上90%不會在訂第二次,注意『不會再訂第二次』(少數除外)。因為第一次就支持你了,我幹嘛又買一樣的東西。店家OS我菜單10幾種可以湊啊,喔對啊、但基本上就買那2-3種,也是曇花一現就沒了。而且一間店產品有限,主菜好吃、湯不一定可以、甜點OK但飲料不一定好。

四、行銷方法,打團體戰。同行不是冤家有時可為師,船大不爭海、同行非敵國,我認為比較好的方式是這樣找你4-5個做餐飲的朋友,討論一下,你做初一我十五你吃肉來我喝湯,A出主菜、B出甜點、C出湯品、D出前菜、E出飲品….等等(或自己搭配)。除了要討論利潤怎麼拆、貨誰要出以外,還要研究出4個套組菜色不同,每兩週推出一個套組,直到疫情結束,團結力量大,我相信可以銷售一空,這是我目前看到一個還不錯的示範,給大家參考  https://www.elle.com/tw/life/foodie/g36513416/tainan-food-to-go/
2000元上下,一家四口吃一頓飯,一人500又可以吃到不同東西我想應該還行。

五、能宅配的產業或農產品、這個產業其實是很不錯的,主要是在於這個主題可以牽扯到天然、養生。下圖是我一個賣地瓜的客戶,算是全台灣做地瓜數一數二的,這種傳統的行業,我們在一開始不能先安排行銷,在行銷之前要先處理品牌跟設計定位,如果你這些都沒有,那恭喜你,在疫情的同時你沒有力度來推動,只能靠親友幫忙了,這有點像是人家把車加滿油就可以往前衝了,而你還在組裝汽車

關於行銷的部分有一個重點,農業產品多半採B2B生意,例如契作、收購、整批交貨給盤商,少部分才是直接有廠家零售,而這部分我的策略是,先從B端開始拓,在開始安排C端(包裝、獨立品牌),像以下的包裝,就是他們跟爭鮮壽司聯名的包裝,藉此安排打開通路。(如果今天你不是只有作物、你有其他聯名的產品,是否在疫情來襲時會比較好變通呢)以上幾點提供大家參考。

文末延伸閱讀

餐飲行業老闆必看的防疫停業教戰守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