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這個題目如果不是品牌已經進入了微利的時代,諸多產品從淘寶進貨蝦皮上架已經變成有了對岸賣家,這篇文章來跟大家談談實體的部分,到底是不是需要,身為一個賣家的你,建議你看看這篇。而且不只是電商其他產業也是如此,做室內設計產業上網找可以找到很多人來估價、製造業可以從阿里巴巴找到更多產品,你如何加強你的競爭優勢。

我首先先講,實體賣場有時在因為產品特性、效益並不會全部用在當下,何謂不會用在當下,像我前幾天去百貨公司,我看到了在專櫃有一台D牌吸塵器,我心裡就想,這一攤除了週年慶以外應該單月也賣不了幾台,一台要20000多元,我當場試用了一下覺得還不錯,下一步呢….當然是不會購買,一定是先找個地方上網查一下多少錢,然後在網路上買。重點再度出現,10幾20年前,爸媽帶我們去百貨公司總是看到光鮮亮麗的品牌,進而購買犒賞家人,現在不一樣了。發現實體門市的展示與體驗,也能促進網路的購買,像是吸塵器這類商品,消費者需要實際看到、試用到、碰觸到,比較可以確認是否符合需求,包括手握的姿勢、吸力…等等。實體門市就能協助滿足消費者試用即看實品的需要,而後續交易可能發生在網路或是在同品牌的任一通路出單,但是他還是D牌。

在兩年多前,我以顧問的方式協助一個朋友做實體店面的拓展,我跟特利家居接洽過,他們也是擁有實體門市和網路平台,只不過實體門市大了一些,兩者互補。網路會員即便再多,每天可能只有幾百位會在網路上消費;但逛過網路後會去店面看產品的人卻超過千人、我相信這跟IKEA一樣M我們會先上網看看樣子,再跑到他的店面去體驗,當然也可以證明虛擬是能促進實體通路的銷售成績。

到目前為止我個人認為商品不再是買賣的行為,而是在於服務跟體驗,進而轉單購買,當然以上的利基點是在於這個產品是不是你的,還是只是拿別人來賣(寄賣),有沒有所謂的功能性,這些都會影響到你的實體佈局,以及事不是整天在幫別人『扛轎』(背著:產品不是你的、但你卻做得很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