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starbucks看到一本書:總裁聞思修:我在統一半世紀的學習。「成功與失敗只是階段的評斷。如果時間無限延伸,如果棋盤的盤面能再擴大,如果棒球不­是只打九局,那什麼才是成功與失敗呢?」  -林蒼生

我們非常感謝也非常依賴現在台灣的科技,我們只要有一台筆電不管在哪裡,上了網就可以做到全世界的生意,更加邁向了成功,也更加驗證了,我們在台灣成功的階梯太短,第一階與最高階的距離太短。在上海,一口痰就帶你回現實,你就是在一個開發中的國家。在紐約,似乎所有的一切就等待為了成功奮鬥的你來享受。-FROM AWOO

如果我們沒有一個時間點來作評定?那麼什麼才是成功與失敗,「還沒成立公司前,我在幫廣告公司和行銷公司代工網站設計的工作,那時候總有一種感覺,就是永遠都輪不到我去見客戶。」那段日子,我每晚工作完後躺上床時,一定會邊騎邊想:「這樣下去到底會不會有未來?」 有一回,在跟客戶溝通時,忽然發現明明時間、青春那麼短,為什麼花時間想一堆,不是該如何達到夢想,而是反覆的懷疑迷惑自己?「我就告訴自己,在把這些專案結束前,我一定要把迷惑結束。」

我就把我所有的資產拿去買個一間巷弄內的透天房子,並在這裡做營業登記、開了一家公司。「案子的數量、營收的數字表面是紀錄,但裡面其實是有一些不知名的力量在累積,」當網路世界愈虛擬,真實體驗就愈珍貴,而整個的力量,就直接展出。

「法規僵化,限縮資金彈性」、「國際視野不足,開拓市場難」、「台灣家庭不鼓勵冒險」等「病因」的確都是台灣亟需改進的創業相關課題。但如果要討論新創夭折的原因,這些卻都不是關鍵。新創公司要能真正「生存」,最終必須要在財務上獨立,也就是能夠從市場中產生正向現金流。如果這個條件無法成立,那麼再多的資金投資、再多的國際市場,再鼓勵創業的家庭,還是無法讓該新創逃脫倒閉的命運。

因此,無法建構一個可重複 (且可規模化) 的商業模式,產生正向現金流,或是更簡單的說,產品的市場願付價格 (也就是市價) 低於產品的平均總生產成本,才是新創夭折的真正原因。所以,各位台灣創業者,我們的所處的環境一點都沒有比較差。當然,我們可以繼續去爭取,讓它更好。但更重要的,是面對終端市場,做出顧客真正熱愛的產品,建構健全、有規模優勢的商業模式,那才是新創公司要長期成功,最重要的關鍵。

(Graph via CW ,MRJAMIE; Photo via Flickrs, CC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