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見了一些許久未見的朋友,要麻去國外打工,不麻去對岸工作,唯一不變的就是都說:在台灣很難搞下去,物價太高、薪水太少、市場太小、職缺太少,或者有個好點子,自己認為OK但是台灣不認同。 以前我在上班的時候會一起罵環境、數落老闆機車、大罵工作沒有機會。
現在出去逛幾圈之後,我開始明白為什麼。 在台灣很多人都將創業或是未來或是社會上想得很美好,覺得我國立大學或是碩士畢業出社會應該有好的工作,或者覺得你找到的工作應該承諾一些什麼、例如終身俸、員工認股、退休金…等等。創業的更有趣,先把產品搞出來,然後就放廣告,自以為就會很多人買單,然後就自然長大,在聘請更多人。在找產品之後就有辦法賺到錢。事實上,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會有這樣的錯覺,就是你看太多新聞了。沒錯就是你看太多二流的新聞
台灣實質上已經是一灘死水。沒有外部競爭相對著也沒有太龐大的風險。抱怨很多市場被某某黨佔著茅坑不拉死。什麼事業體被哪個財團壟斷。我必須說這件事情是真實存在的,但其實換另一個角度說,他也不存在。因為這些人在玩的是已經穩定的經濟機會, ,不是正在發生的變遷與機會,而且正在發展與變遷的機會,他的重點不是產業、而是你的模式,也就是說已經站穩的產業換你來做也不妥,因為你太年輕也不屬於他們的世代,其實很多人講接班讓位,其實是要看新的接班人失敗,來顯示自己的成功。
在台灣你只要掛幾個業務、創業群組或是中國的幾個微信群,你就會感受到這些人都在賽道上追逐,雖然人生充滿焦慮,但是對未來有憧憬,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費。自我的成長機會就在每天的生活中,注意『我是說自我的成長』,其實這些環境裡面每天的對話與場景。根本不在『上課』或是你認為的『社會』裡面。
很多人看到新聞或文章寫說有好點子出來,在『台灣沒有人做』,做一個就能自動起來。 其實坦白講:時空背景、市場規模、身後資源都不同,你根本沒搞頭,照抄只是死而已,就像我寫的文章、我根本不怕人抄襲,因為只是抓到表面數據而已。
而且台灣處於『全世界媒體的尾端』。我以前覺得我看了某些網站、或是自己私藏一些每日更新的網址、或是部落格我就覺得我算收到很新的資訊了,但是自從有接觸到其他事業體或是做了某些事情之後,我才發現『這件事』傳到台灣已經最後一手接收。而且可能在其他國家已經玩到爛了、或是講很多了。 所以不管什麼台灣媒體報導的創新或是什麼事業,都是舊聞。
其實台灣的問題在於思想太狹隘,是個死島跟人太少倒是其次,也因為這樣,比的不是人數而是肌肉耐力,有產品的部分、你要佔領整個市場、你就必須站在比舊有產品好個幾十倍。要做第一個,還要速度最快。而這樣你就知道你在台灣生存要優秀再優秀。如果你不做第一名、那你就包辦2345名吧XD,不要覺得疑惑、因為這就是在台灣生存的法則。
做生意跟人生就是這樣,你挖一條河(你的專長),這條河會有水,有水必定會有支流,然後你要去其他河再引更多水過來,當然也會有其他物種,他會自然形成一個生態,最後當然不止有魚還會有其他生物,再撈一些生物出來賣即可,現在要的是通才、而非專才
如果你站在最後面,你會大家都會的技能,就會有很多事情不可能。甚至可能還會同行廝殺,最後不管技術再好,始終都改變不了結局,而且在台灣這件事一再一再的循環。在台灣,要把一個工作做到了不起,而不是做一個了不起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