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因為跟幾個好友去打球,下午又去一個朋友的公司坐坐,所以文章公休一天,我相信在這個日子的前後做電商這一派的都知道一些事情,就是某個台灣平台,似乎快被外來的蝦皮打趴,而且在這兩年中很快,從品牌電商、跨境電商、平台。這樣的風向速度、你還必須要可以穩住腳。

在十年前的超級商城跟pchome因為購物平台少,所以消費者習慣了在這邊購買,但是現在除了有品牌官網、還有許多各式商城,但蝦皮他用免運費補貼,吸引了大多數的用戶,可以說他砸了十幾億、為了攻下台灣這一座小島,這個東西我先講整體的大方向

做大容易,做小難,做大只要技術搞定、平台穩,商品數量夠多、價格優惠,再加上充裕的行銷預算,基本上八九不離十,但市場競爭到一個階段,當行銷成本、人事成本被墊到一定的高度,外圍又有不少的企業蠢蠢欲動,等待場上的企業犯錯準備加入廝殺的時候,做大作平台的遊戲規則,就變成一種辛苦的行當,企業間比較的不是獲利力,而是融資的能力…

但這終究不是企業的經營之道,如果一家企業只能靠賠錢養用戶,在這個高度競爭且用戶完全沒有忠誠度的年代,無疑是自掘墓地,這個時候,就需要做小的思維…何謂做小,小意味著專注、專業、深耕、挖掘等等,套用在購物網站上也就是真正的讓商品變成主角,讓品牌自己跳出來行銷,並且讓用戶的價值最大化,還有盡可能的留住每一個願意拜訪這個網站的用戶,而不是灑大網但漏掉不少的魚…

如果在蝦皮上,其實有很多招數可以用,比較基本的蝦皮就是一座百貨公司、裡面有很多專櫃,商城就像大櫃,個人小賣家就像臨時櫃,個人小賣家不講(不講的原因就是他們只有商品數量跟價格、沒有所謂的策略),我來講商城,其實策略很重要。總歸就是你要在蝦皮上邁出、還是在官網賣出,還有你的客戶量,如果要在官網賣出,你就在蝦皮盡量上架,價格拉高點沒關係,反正現在很多客人都會比價,比一比最後會到官網去,重點是你的產品要夠有力量,然後取一個只有你的名字,例如小蘑菇餐具組、懷舊比利時咖啡杯(舉例),照片要夠吸睛,客人繞一繞就會被你吸住(要先吸眼球),消費者的順序是,眼睛期、腦花期、手指期、嘴巴期。之後他會去想去比價(這一段叫腦花期)再來就是放進購物車購買結帳。

這是比較粗淺的策略,其實我在做電商這段時間,蝦皮上還是有許多優質賣家的,找到優質賣家是第一個動作,有一種方式是自己的官網只做更詳細的產品展示,其他購物流程跟出單的部分,由蝦皮來出單。還有一種比較賤的,我賣A產品他的市價是2000元,但是我開一個這個產品標價1299元、然後顯示無貨,就是讓比價的人看到價差很大、看來看去最後不買了,反正我沒賣我也不會讓消費者買你的。還有很多一元產品運費120,價格3 折起先吸引流量。重點還是這些策略跟方法都還是要看你是什麼產品,然後去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