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幾個字我特別有感覺,因為我經過了9年才搞清楚這些事,但是也不知道是不是對的,一樣米養百樣人、因為這件事情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我是個退伍軍人,之前在營區帶兵的前幾年,是我還年輕的時候。軍校時期更不用說了,高中年紀的男生跟我一樣,花樣多得很,穿起軍服的時候,只要不說話,還真有一副威武的官模樣,但調皮起來,卻頗難抵擋。總會上課講話吃飯聊天,這是忍不住的,但是你唸軍校吃飯就是不能講話,好好吃你的飯。

我當值星官時,事隔十幾年到現在印象還很深,我都輕輕的說:某某人~站在板凳上。你會看到整間餐廳幾百個人坐著吃飯,只有一個人站在板凳上,然後就會有人笑,這些人我也會叫他站在板凳上。這種尊嚴掃地的方式有效喝止全場,不用怕有人覺得好玩,因為我會他腳跟離地三公分。

批改簿冊時,有人寫錯、亂寫、我在講話他沒在聽,我總是直接把簿冊往他臉上甩過去,痛罵他一頓,被我罵哭的學弟不計其數。下部隊就更有趣了,有人遲到的原因是擦防曬油、我就叫他拿到集合場把整罐擦完…等。這種顏面掃地的,打罵教育是有效的、又沒有犯法,而且部隊帶得有條有理,學長也覺得這不算不當管教,沒有多說話,反而說這種人就是要罵。

當我在民國96年從野戰部隊轉調到辦公室單位時,我慢慢發現這個方法的錯誤,這個方法雖然可以正確的調整部隊嚴整性跟紀律、但是會『扼殺了底下人的潛能』因為被罵了,
就說那就不做的、不搞了、『打、罵』這個速度是很快的。但底下的人真的明白問題後的問題嗎?所以我覺得這不叫做教育、叫做『教訓』

但是時空背景不同、現在如果這樣做你應該隔天就會在蘋果日報看到你吧。

從野戰部隊的領導職轉變成幕僚職,有可能是過了年輕氣盛的年紀(也有可能罵人罵太多已經夠爽了)我幾乎沒有在破口大罵,開始發現答案後面的問題,這個習慣我養成迄今,公司有新人、有新的廠商、新的客戶對象、新的外包合作,只要做不好、出問題,我不會先責備,或下定論,我會先去了解、為什麼會產生這個問題?那下一次會發生嗎?我在教人、他不聽我講話,是因為他已經懂了、還是他有其他想法?那有想法要提出來討論啊?

教育就是交給他們工具、讓他們去尋找他們的夢想(或方法),要是失敗了、他們也不會氣餒,去找別的夢想、要是成功的話也要先謙虛,可以和大家分享

成功者看問題後面的機會,失敗者看機會後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