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當幕僚的時候,有個中將指揮官說:只有完成任務才可以講理由,失敗所講的都是借口。這根在社會上有一點像,我們在做任何事情都會遇到很多困難及問題。但是切記不要在你沒有資格的時後說出一番建言,這樣別人不但不會聽進去而且覺得你很臭屁。

今天在我們的SLACK群組裡有工程師分享了篇文章、內容是寫說:做生意不要沒做好功課就開始談”市場規模”這個議題。我個人覺得這個問題其實沒有什麼好說的、只是差在生意人的淺能有沒有被激發出來。這一周我都在看許文龍的零與無限大這一本書,其實在台灣我們中小企業的老闆是很厲害的,我在我的facebook也寫道:我幾乎每天都有緊密鑼鼓的拜訪行程。發現到很多企業都是從住宅區開始的,一開始創業沒錢就在自宅先買一台機器在客廳開始搞,有賺錢之後把客廳拆了,蓋鐵皮住樓上,吃跟睡都在一起,這樣很有競爭力,這也是磨鍊智慧和聰明的時刻,許多中小企業老闆真的很厲害,厲害不在這一段話、是你在這個過程中你會遇到很多問題阻擋你的成功。包括建築、限電、吵雜、影響鄰居、觀感….等等。不過我們在很多住宅區見證了很多”台灣經濟起飛”

大家說香港市貿易大國、不過我覺得台灣人做生意不會輸香港人,各位到台灣中小企業去走一輪。這些老闆的聰明與智慧你會嚇死。

一篇周律師的文章”謬論:台灣市場太小,做不起來 [填入產業] 的”又掀起網創圈的一番討論。記得上個月我自己把過去被前公司老闆念的部分做了省思後,繼續談談後續的觀察。一個前輩也告訴我:你在進入一個領域的時候,千萬不要覺得努力就能達到一切,因為永遠有人比你更努力,你需要衡量的有。

1.培育資源 2.覆訓資源 3.市場資源

1.市場勝算 2.品牌勝算 3.產品勝算 4.個人勝算

advansidea在tumblr也指出行銷界的4P理論開始建構出模型,也就是下面這四點:

產品 (Product)
價格 (Price)
推廣 (Promotion)
通路與配銷 (Place&Distribution)

拿我自己最近在思考的新事業體想法規劃為例,產品服務為業務配件訂製服務,服務價格在USD$30-100之間,那我該選擇哪個地域的市場與手段做推廣呢?運用哪個通路去銷售產品給目標顧客呢?

在評估後很明顯如果選擇台灣市場,則即便用了很大的資源去做推廣與通路,能做到的量還是有限,得到的收益養不活團隊,付不起各種帳單,也因此這樣的想法一開始便需要往其他國家等這種能支撐得起這個服務價格,再運用相同資源投入後也能夠創造足以讓團隊生存下來的財務收入的地域,因此經過幾輪的模擬後,財務模型中的假設與條件設定便會以美國市場為主去做行銷與通路資源的投入。

 

photo via fl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