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到了再加上我身邊的許多朋友也大概在近30歲這個大關,這幾年也許決定不了一生,卻基本上決定了你未來的走向。三十歲,人生逆襲的天花板開始收窄;職場的其它條賽道開始閉合,只看得到自己眼前的那條。這時候驚恐的發現,這條賽道看上去並不美好,路上坑坑洼窪,一路艱辛。
分享真的是一種能力,而不是你願不願意問我找工作相關的問題,其中最常出現的,大概就是「這個工作與那個 工作之間,我選擇哪一個?」接著,如果你請他們列出比較條件,往往都是薪水、地點、獎金、工時、內容、出差等等這些「客觀規格」,然後就開始排列組合,試圖找出到底是 A 工作的高底薪比較好賺,還是 B 工作的早下班比較健康。
就好像在選要買哪一台車一樣。可惜找工作並不是找一台車,事實上對於30歲前的人,你在找的,其實是那位『司機』。記得你要找的是『司機』不是車,你開BMW跟TOYOTA,可以到達比較重要。如果以要工作到60歲來看,30歲之前根本算是基本上都還在「培訓」。沒錯,你在領22k或是第一份工作學的那些東西,在業界的標準看來根本只是兒戲。況且除了「基本」的知識,你還得學會更多、更重要的「軟性跟技巧」的技能 — 溝通技巧、說服的藝術、向上管理、同事關係、專案合作、應對進退、臨場反應、小決策、負責,這些,都是你從來沒經歷過的,也都是需要好多年的學習才能真正上手的。任何事情不會失敗。瞎忙才會(我是指心態面)。比起薪水,所做的事情能否提高你的勢能真的更重要。
很多人都想要千里馬遇伯樂,而且誘惑又多,自己碰上的不講,有一些來問你要不要加入他們組織、要不要到他們公司上班、要不要創業、要不要當我下線,要不要OOXX。
第一個分辨方式,如果是你找他的話,你要看你要跟的人他過的生活是不是你想過的生活,如果他都是晚上在拜訪客戶、三不五時喝酒應酬、休閒時間在作業、假日時間忙公事….。如果你覺得這是你之後想要過的生活,或這是可以燃起你熱情的一部分,那你大可考慮、如果不是則免談。
第二個方式,他是缺『人力』還是缺『人才』,我通常都是講『人數』跟『人脈』。如果缺人力跟人數的話,你就不要考慮了,什麼叫做人數呢:你來補這個位子、你就能怎樣怎樣,你來做這個職位、你就能幹麻幹麻。簡單來說他要的是你的手腳、不是你的頭腦,我常說一句話:任何事情不會失敗。瞎忙才會(我是指心態面)
第三個方式:如果他說跟著我你會賺大錢,但這杯咖啡請你自己付錢。(如果這種你就不要了)
講得更簡單一些,我許多同儕多已入社會大概快6-8年,我觀察這些人現在累積的成就與財富,跟那些人之間的差距可能已經到達十倍數,何謂十倍?有人一個月領22k、有人一個月領220k。這就是十倍。不要懷疑。你年薪近30萬他就是近300萬,我觀察這些年薪破200w「勝利組」的人 。
這些人不一定是自己創業,有的也是在外面上班、但有車有房有的還開雙B(這不是炫富、這是實力)都是跟我差不多年紀或是小我2-3歲的人、都不是從事傳直銷。但他們的第一份工作都不是以月薪為標準的工作,初期可能是同年紀中月薪最低的、絕對不是當年選擇「工作獎金比較高」或是長輩口中『工作穩定的』的那一群,相反的,幾乎都是選擇「哪個老闆、哪一個前輩可以讓我從他身上學到最多」、「誰最值得我追隨」、「哪一組同事可以讓我成長的那一群」。
至於要怎麼選『人』?其實也非常簡單,就是選那個讓你欣賞、佩服,希望你自己有昭一日也能夠變成他的那位 Leader。所以當你去面試、或是跟她碰面時,記得,不只是她在考驗你,你也要多了解他。記得問他很多人生觀、價值觀的問題,相信我,真正的好領袖會很欣賞問這些問題的人。
而如果你還想更確定,沒問題,先去他那邊做免費的工作都沒差。結婚之前先同居,永遠是最好策略。如果他不讓你去、那你更要去,因為他不讓你免費來工作、就代表他需要的是有『產值』的人、而非亂找的人。
比起薪水,所做的事情能否提高你的勢能真的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