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在軍中,只要是三處主辦的行程,長官致詞的最後一句,都會說:!@#$%^&*()已達『訓用合一』。這是簡稱。每個人都講得差不多,因為致詞稿都是這一票人在寫,千年不變。(註解:一處是人事、二處情報、三處就是作戰單位、四處就是後勤系統)
如果挪到企業來看的話我們來談談『訓用合一』,如果你發現一名員工面對客戶時,講話開頭有問題、遞資料的動作錯誤,你可以慢慢「訓練」他。包括應對姿勢、禮貌、表情、時機等,經過經常的提醒和練習,多數人都可以達到要求。
但是,如果你發現一個公司幹部閒話家常時,口齒不清楚,講話失當,內容枯燥乏味無法聚焦,或者他專業度不佳,他需要的是「教育」。而非訓練,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有時候深根蒂固的東西,很難去做調整跟糾正。表達的部分只能一點一滴的改變,不可能一蹴可及。
很多公司很喜歡聘用無底薪的員工或業務,認為這樣企業不需要負擔成本,這一點我拿保留態度,其實主要是在於『人』這個人對了,其實有沒有底薪都沒有關係,但是企業會花在教育成本跟人員流動的成本。而不是當月的薪資成本。而且這些成本是無形的、往往過高。
訓練是「請你照著做」,教育是花時間讓人瞭解「為何這麼做」;前者說的是「技巧、戰術」,後者在「心態、戰略」;訓練可以讓人「把事做對,教育則幫助我們判斷如何「做對的事」。從這個角度來說,「訓練」是在「既有的框架內、架構內、體制內」的學習。給你標準情境和選項,教你選出標準答案。經過嚴格訓練的人,可以在職場和遊戲規則表現傑出。但是我們都知道,職場環境是動態而非靜態的。只能在框架內找答案的人,通常無法在真實商業環境中作戰。大家有沒有覺得有一些講師、他只是拼命在講課卻內心沒有靈魂呢?或是成功學企業只有學術理論卻不實際。
另一方面,「企業的教育」是在「體制外」的學習,所以才會有什麼企業講師、企業內訓。有時候我們得脫離日常情境、既有的環境,把視野和格局拉到遠處,從不同的題材中得到啟發。好比學校教育的內容在工作上無法使用,但是不能否定學生時代教育的重要性。從框架外學習,才能塑造一個人的靈活性與創造力。
兩個都達到:這樣才可『訓用合一』
哪一個比較重要?一個企業在成長遇到的問題會多,我們除了處理眼前遇到的問題、我們也開始處理未來的問題。訓練讓我們解決眼前的問題,教育幫我們籌備明日的競爭力;訓練使我們「橫看成嶺側成峰」,教育使我們「遠近高低各不同」。兩者都重要,思維慎密、經營智慧才更顯得可貴。
常有人問我說:你都怎麼管人的?
不熟的我都說我不管人,熟的我會說:你這樣問就是搞錯了,事情是用『管理』的,人是用『領導』的,如果管人你會看到『小鼻子小眼睛效應』,小缺失、小過錯,老是關注在那些跟達成任務無關的支微末節,屬下也常常因為這樣而搞到筋疲力盡。給予部屬動機、或是激勵他們去做重要的事,不要大小事都管。
你管業績不好?管事情做不好,管理者自己怎不想想你自己問題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