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場上能獲利的地方,就只有『現場』。製造業應該重視進貨的來源,也應該要求不斷提高產能。照理說應該在現場指揮,做到比誰都了解現場作業才行,結果卻躲在辦公室內,我認為這是問題所在。 眼前你必須做的是,徹底去了解所有的材料;設法找到連同業都還沒發現的廉價材料,然後自己開著卡車去進貨。此刻的老闆必須自己身體力行,親自去挖掘比誰都便宜的材料,用比誰都低的成本去調度原材料才行。一直沒有把目光焦點放在公司內最重要的工作現場上,公司業績才會節節下滑。 經營理念這種東西,是每天在工作現場嚴格要求員工去執行,然後才成形的概念。如果經營者根本不了解現場,只是要員工先執行理念或培養企業風氣,那是沒有意義的做法。 員工心中一定嘀咕著,「總經理是個完全不了解工作現場的呆瓜,淨說著不知從哪聽來的高調理論,」認為你是呆子,而你的無端忙碌就是證據。因為同業之間的義務、訪客、會議這些工作和公司的生產現場,根本扯不上關係。 而業務的現場就是在客戶那邊、並親自為市場把脈。每個工作都有每個工作的現場-取至稻盛和夫

我個人很少在會議室談事情,都是在客戶的廠房遊走聊天,我發現我除了提供客戶網站跟型錄印刷的服務,我的價值在於我到現場,看到你機器做什麼東西,我可以跟客戶聊你的產品可以到什麼地方買會比較便宜,或是可以賣往哪裡,甚至比較熟悉的傳產可以告訴他怎麼降低成本,很多老闆問我說你怎麼知道這些?我說我不在辦公室的時間幾乎都在別人的工廠,不像你們都在自己的工廠,我看過的廠房大概上百家吧…

『知識讓人思考,但經驗帶來判斷』

「只有第一線動手的人最能夠感受到市場的脈動,他們的決策不只準、是可以獲利的,所以許多公司主管及決策小組一定是從基層產生,上層的人也必須時常回到現場走動。但你賣麵不煮麵,開店不顧店。做業務不出門,永遠怕髒,不曬太陽不淋雨,永遠不動手,就永遠不了解細節,也永遠缺乏執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