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你們有一身房地產的武藝,你認為該怎麼做才會賺大錢呢?」

「還是要冒險!」現任上市公司開發協理X說。還記得兩年前,X打電話告訴我,他們建設公司開放給他們資深員工,針對該公司豪宅新建案提供銷售牌價七折的認購機會。由於每戶金額龐大,他想投資但自備款也不足,因此問我們幾個朋友要不要一起集資?

當時我對那個案子興趣不大,X有最多三戶的認購權,因時間緊迫,他後來湊資金也只買了一戶。結果隨著短短三個月銷售期價格越調越高,最後完銷後,每戶估計約賺了300萬;倘若他買了三戶,就可以現賺900萬入袋,比起來薪水根本就不算什麼,因此當時沒有多買讓他頗為懊惱。

「你這都是事後諸葛啦。」現職資產管理公司經理的W說,他兩年前也沒想到房地產市場會飆得這麼瘋狂,具估價師執照且生性謹慎的他幫金主評估投資標的,嫌東嫌西又嫌貴的結果,居然到後來都買不到合適投資物件了,回頭看之前的投資標的又漲了一輪,結果被金主老闆罵了一頓。

「唉,就算投資決策對了,賺的錢老闆也不見得會分你呀!」擁有美國名校不動產碩士,同時也是建設公司總經理特助的Y,這幾年協助總經理運籌帷幄,讓原本以住宅開發為主的建商,變成同時具有商業地產營運收入的事業體,以符合IFRS新會計準則規定,讓上市建商具有穩定漂亮的財報表現。

雖然Y的薪資福利還不錯,但比起他協助公司大賺的利潤根本微乎其微。同時隨著該公司董事長二代開始參與決策會議,他漸漸感覺建設公司「家族事業」世襲的陰影已經壟罩在專業之上,讓他開始有「不知為何而戰」的挫折感。

紅色子房這些好朋友,都是房地產學經歷素養相當好的專業人士,但想想目前檯面上許多知名建商大亨,許多卻都只有高中或國中畢業,當年憑著一股志氣就出來闖盪。如果這些人都可以成功,我這些專業朋友們是不是更應該有賺大錢的機會。

我認為,答案就在富爸爸窮爸爸系列叢書所提,我們所處的財務象限裡面。

在E象限(employee)做房地產專業工作,簡單講就是「勞方」,就得處處看老闆臉色。在S象限(Self Employed)做房地產專業工作,如開業建築師事務所、代書事務所、獨立不動產經紀人等,就開始比較有「資方」的概念了,此時老闆變成客戶,但開始有盈虧風險。最好的發展,則是擁有B象限(Business Owner)的賺錢機制,以及I象限(Investor)讓房地產資金為你賺錢。

紅色子房舉例來說,「591房屋交易網」的創造,就是一個房地產B象限很棒的創業範例。但若考量B象限這類事業體的創業成功機率, I象限實質的房地產直接投資可能更容易些。

[商周快速結論]

即使擁有豐富的房地產投資分析、規劃設計、營建管理、銷售企劃知識,但倘若一直扮演「勞方」受薪階級,賺大錢的機會仍然有限。

在房地產裡,扮演「資方」可以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投入金錢的直接投資,另一種是全職投入個人時間精力的創業投資。

直接投資金錢也可能套牢,全職投入個人時間精力也可能一年來都是一場空。但是,你已經轉型成為「資方」,並開始用「資方」的思維做事。

文章取自商周幣圖誌 photo via